中国传统情人节日

时间:2024-05-02 12:54:11
中国传统情人节日

中国传统情人节日

中国传统情人节日,在汉代,七夕的庆祝已经很普遍了,但传统上庆祝七夕的内容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无关,只是乞巧、许愿的节日。以下了解七夕节中国传统情人节日。

  中国传统情人节日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到了一年中的2月14,今天是西方的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现已成为世界各国青年人流行喜爱的节日。舶来品节日诸如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日渐在我国的年轻人中深受重视,有些中华传统节日可以不知道或者忽略,而这些西方节日却是每每一定要在朋友圈冒冒泡,给知心爱人道个节日问候。。。咱就不就这个现象吐槽什么痛心疾首,扶华灭洋之类的话题,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中国古代三个传统的情人节:一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三是七月初七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古人的浪漫与多情,往往总是寄于优美动人的诗词之中!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在月与灯之间,等眼眸明亮的伊人。然而几家欢喜几家忧,有的人牵得意中人共游花灯盛会,有的人却弄丢了最爱的人,望着街上恋人双双,暗自神伤。真不愧是情人节的经典场景!

辛弃疾也在《青玉案.元夕》记录了自己元宵节撩妹的传奇历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的晚上,好不热闹,车马、鼓乐、灯月交辉,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观赏花灯的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意中之人——却总是踪影难觅,那个急啊,火烧火燎的,找了一遍又一遍,绝望的几乎要上百度发寻人启事了,突然峰回路转,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然后,辛老前辈去撩了还是没撩,咱不得而知了。

在古代,一年中的平常日子,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特别的节日如元宵节,才可以出门。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结伴游玩,为自己物色对象,于是元宵节便成为了一年中的第一个情人节。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丽人行》)上巳节这天,长安水边有很多漂亮的小姐姐,不仅颜值高,而且皮肤白身材好,怎么看都是男性的梦中情人。既然美女都有了,那肯定有才子闻风而至,纷纷吟诗作对,尽显风骚,以求佳人欢心。

上巳节:相传,黄帝的生日就是三月初三,有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为庆贺黄帝生辰,人们会在三月三这天出门春游,或者在水边宴饮。汉之前更有野合的习俗,后来礼教兴起,野合的习俗消失,但当时男女的交往还是比后世自由,年轻男女依然会在当天到郊外踏青游玩。到南宋时礼教变得森严,上巳节就在汉民族文化中式微了。在《诗经》中,上巳节被称作中国情人节,如果这样算起来的话,那咱们中国的情人节可比西方的情人节整整早了1000年!时到如今,上巳节这么个古老而浪漫的节日,现代只有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才能看见这个节日。

鹊桥相会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鹊桥仙 》)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其实,七夕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又称“七姐”、“七娘妈”等。七夕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也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织女的诞辰。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古代男女过情人节,其实很含蓄,他们顶多就一起看看风景,吟诗作对,而且往往是一群人,很少有单独相处的机会,否则会传出闲话的。

古时的男子又是怎么样“撩妹”的呢?不同于现在的男子追女子,大多数是是“单刀直入”。古时男子追求女子更加讲究“套路”。含情脉脉的男子可能解下随身的玉佩赠与女子以表达自己的爱恋,而含苞待放的女子则会温婉地留下自己精心缝制的香囊、荷包、手帕等小物件以传达自己的心意。

现在社会再重现不了古代热闹集会的景象了,商场虽然更高端但却没有那种浪漫的感觉,并且相较现在鲜花加巧克力的传统情人节礼物,古人互赠的贴身定情信物也要更有意义,这么看来,古人虽然含蓄,但过起情人节来要比我们更加浪漫。

  中国传统情人节日2

中国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

七夕的由来

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那2月14呢?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

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所以这么称呼。

七夕含义:

其实,乞巧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除了穿针乞巧,还有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后来这个“乞巧节”还被传到东南亚以及日本和韩国。

  中国传统情人节日3

真正的中国情人节是哪一天?

农历七月七日通常被人称作中国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的由来:

1、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

2、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在古代星宿体系中。

3、“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

4、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

5、“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扩展资料:

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习俗:

1、香桥会: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

2、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在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广东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

《中国传统情人节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